通用列表页
首页> >玩转黄果树>游在黄果树
水上石林别有洞天
发布时间:2009-10-22 20:53 作者:hgscsm
字号: 分享:

    在正对我们的远山上有一堵大白岩,上面刻着"天星桥"三个大字,点明了这个景区。这里的石林是在水中的,上面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灌木,是一座绿色石林。这里是生态旅游的圣地,体味石与水的碰撞、了解根与石的对话。
    说这里别有洞天,是因为这里的景致的确与其它地方不同,它有两个奇特的洞穴:一个是我们将要去到的"天星洞",这是一个看得见的地下世界;另一个是掩埋在地下的神秘溶洞,也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天星桥”,至今还没有人类的足迹踏进去过。一个旱洞,一个水洞,隐藏着许多大自然的奥秘。
    我们这一路都是在沟谷深涧中穿行,您这时才能真正领略“绿色石林"的真趣。这片水上石林的奇绝。
    天星亭下的峡谷中有座桥,当地人把它称作"八八桥"(1988年8月8日建成)。这是一座横跨在两山之间的钢绳吊桥,距离谷底10多米。索桥是贵州桥梁的一个杰作,因为山高水深,河流湍急,要在沟谷中架桥很困难,所以古人发明了藤索桥、竹索桥,明代在贵州又出现了铁索桥。这座"八八桥"就是为适应高岸深谷而修建的。这座桥应当说是“天生桥上架天桥”因为在桥下还有一座人们看不见的"天生桥"。
    过了八八桥,在进入天星洞前,我们还要经过一座"桥上桥上桥",这座桥也是非常奇特的,它是能工巧匠通过巧夺天工的设计建造而成,我们将从这"桥上桥" 和"桥下桥"中间穿过。说来也奇,在遥远的地质年代,这里曾经是一条地下暗河,后来由于排泄面的降低,流水改道,这里便成了一个没有水的地下大溶洞,于是人们就续天星桥之名,把它叫做"天星洞"。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天星洞是众多溶洞中最具观赏价值的代表性溶洞。这个溶洞像一根巨大的树枝,主干上有若干洞厅,侧面还伸出许多支洞。这些溶洞形成的大厅,最大的高50米,直径达150米,面积约1万8千平方米,洞内四根大柱高度都超过20米。洞中的景观千奇百怪,最能引起人们的遐想,有八仙过海、葡萄厅、天国盛宴,还有珊瑚池、荷塘、冰山雪原、苗寨梯田等等。请看,这天星洞内滴水常年不断,各种石笋、石柱、石花都还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洞内最奇妙之处是天缘巧合的一座石瀑布,您看,这座石瀑布与我们前面见过的陡坡塘瀑布多么相似!大自然的造化就是这么奇特,它不仅让我们看到流水的瀑布,还要让我们欣赏石头的瀑布。在这里,黄果树大瀑布群又以一座奇妙的石头瀑布景观向我们展示她的风采。
    眼前这堵绝壁下面,怎么突然涌出一股汹涌的水来呢?如果有幸在涨水的季节来到这里,就有机会看见一个雄奇壮丽的景象,水从地底下犹如冒出,激起高达数丈的水花,万泉迸涌,因为它气势壮观,吼声如雷,仿佛蛟龙出洞,当地老百姓便把它叫做"冒水潭"。电视剧《西游记》里的“白龙马”出潭就在这里拍摄的。
    冒水潭涌起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我们来的路上,不是有两条一清一浊的河流交汇吗?清的那一条就是从黄果树流下来的白水河,浊的那条则是从龙宫流来的王二河。可是两条河流交汇之后,忽然在地面上消失了,它们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在大白岩下有一个巨大的落水洞,它张开大嘴,招两条河的水都吞了下去,形成一段伏流。伏流的上面就是我们刚刚离开的天然大盆景。伏流在地下形成了500米长的地下水通道,来到这里,又露出头来。因为地下水量大而出口小,所以,从地下急速上涌,洪水季节可以冲起很高的水柱。如果说黄果树是"神瀑之水天上来"的话,那么,这里就是"神泉之水地下涌"了。在冒水潭前,这层层叠叠的十大大小小的瀑布一个接着一个,形成多美的一片"迭浪飞雪"。
    我们经过这段林荫小道,请大家仔细看看这株大树,红色树干的小叶格、树皮光滑的斜叶榕和羽状复叶的枫杨树,居然会相伴相生,形成"三树一身"的奇妙树景。这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许多生命奇迹的诞生往往出于一种偶然的机遇:不知多少年前,一粒种子落地,渐渐长出了一棵高大的枫杨树;鸟儿常常飞到树上栖息、嬉闹,忽然有一只调皮的鸟儿拉下一泡粪,恰巧粪便中有一粒小叶榕的种籽,种籽经过鸟儿的腹腔孵化后,便在枫杨树的身上发芽生根,寄生于枫杨树;又不知哪一天,又有一只鸟儿又拉了一粒斜叶榕的种籽,也在枫杨树上寄生。于是,这两棵榕树就成了枫杨树母亲的孩子,它们吸食着枫杨树的乳汁,渐渐长大,最终三棵树紧密地合为了一体。这"一树三身"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生命的奥秘,它是奇妙的,却也是残酷的。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枫杨树母亲养育的两棵榕树孩子,会长得越来越粗壮,并最终将它们的母亲蚕食,而死去的枫杨树;生命又将会由这两棵寄生的榕树延续下来,永远生生不息(据植物专家介绍,小叶榕和斜叶榕的种籽必须经过鸟儿腹腔的孵化后随着鸟粪排出或近似于此的处理过程后,遇着雨水充足或潮湿地才能发芽生根、生长。)沿着河道下去,过了"三树一身",水流忽然湍急起来,呈万马归槽之势,奔向名遐远迩的"银链坠潭"。从大冒水洞喷涌出来的河水,像是一条蛟龙,摇头摆尾,冲树击石,来到这里又再次潜入地下,形成了一个落水洞型瀑布。落水洞俗称"无底洞"或"消水洞”它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奇特景观,是地表河流转入地下的一个秘密通道,有的呈圆形,有的则是井状或裂缝状。落水洞瀑布,与通常所见的瀑布大不相同,它有瀑布的壮美,兼有无底洞的神秘,是明暗相接、阴阳分割的奇观。这种瀑布在其它地方很难看到,真可以说是"少见多怪",堪称黄果树大瀑布群中的一个绝品。

    如果说黄果树大瀑布以其"泻崖而下,捣入重渊"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的话,那么,这银链坠潭瀑布给人的感觉却是玩味无穷。"银链坠潭"这个名字是不是很优美呢?它有名有实、有声有色,仿佛像无数条银链顷刻间坠入了万丈深渊,晶莹闪亮,铿锵和鸣。站在高处看瀑布,水从河滩上倾泻注入漏斗,三面来水,成为扇形。瀑布上宽下窄,落差达21米。在这里,你可以体味到什么叫"如流水之就下,”一条大河的水就这样被这个落水洞吞噬了,突然就变得无影无踪。流水沿着漏斗型的斜面铺开,由于常年侵蚀形成了许多沟缝,分散为许许多多悬挂着的飞泉。无尽的泉水灌注下来,在入口处激荡争流,然后悄然而去。涓涓细流在崖上流淌、飞酒,犹如万斛珍珠,急徐倾入玉斗,使人目下暇接。
    神奇的银链坠潭瀑布好似一个天然的测量器,水涨水落都在这里灵敏地反应出来,水量大小不断改变着瀑布景观,显出种种,神态。春水融融,风和日丽,银链坠潭看去像似一个蒙着面纱的妙龄女子,隐隐约约,温柔抚媚,含情脉脉,宛如一朵出水的芙蓉。夏季洪水猛涨,瀑水奔腾咆哮,看去犹如万箭齐发,直射箭靶。金秋时节,天高云淡,流水淙淙,缠绵委婉,拾似一弘依人的秋水。冬季到来,流水早己逝去,山岩裸露,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幅"清泉石上流"的清寂美景。
    银链坠潭瀑布,是大自然奏出的一曲《琵琶行》称得上是黄果树大瀑布群的最后绝唱。在这里,你既可领略到"间关驾语花底滑"的神韵,又可感受到"幽咽流泉水下滩"的绝妙。瀑声像是许多琵琶同时弹奏,发出各种声响,亲临这里,不由得唤起人们无尽的情思。你听,这儿是"大铉嘈嘈如急雨",那儿是"小铉切切如私语"。忽大忽小的流水正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洪水季节,瀑水震天动地,给人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之感,使人震撼激动。水量中平的季节,瀑声柔和,如泣如诉,抑扬幽雅,又使人陷入沉思;水枯时节,瀑水低吟浅唱,断断续续,恰似"水泉冷涩铉凝绝",这停顿的一刻,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现在我们来到"水上石林"。这水上石林与别处的石林不同,它并不以刺破青天的雄姿取胜,而是以千姿百态的变化取胜。变化多端的跌水、溪流与石头相遇,形成石水相依的自然奇观。看浪花飞溅、听惊涛拍岸,绝对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这"水上石林"的特点是"水在石中流,石在水中立",水石永远相伴,相克相生。为什么这样说呢?石头被急流冲刷,不断改变形状和位置,渐渐形成了水上千姿百态的石林。石芽;而水流因为被石头所阻隔、限制,只能从石缝间夺路而走,而在无路可走时,水就从石上飞跃而过,形成了一段舞蹈着的、山吟水啸的激流。由于不断遭遇石头的阻击,所以这一段河流不得不改变方向,迂回前行,形成了一段风情万种的流水,这难道不是一种动与静交接的自然大意境吗?这里既有水的风格又有石的精神,是柔韧与刚强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之力的较量。人们常说"坚如磐石",当洪水季节到来的时候,湍急的水流奔腾而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却也拿那石头奈何不得,只得逶迤婉转地绕过去。枯水季节,石头的身躯裸露出来,你可以清晰地看见石头身上被水流冲刷出的累累伤痕;然而水是柔中有刚,尽管石头如此坚硬,充满力度,可是在水流多年不停地冲刷下,也会变得平滑温顺。你说这石头和水,究竟是谁的力量更大?
    水是生命之源,就在这水与石的碰撞中,产生了鲜活的生命。水上的石林,是一片"绿石林"。最早在石头上产生生命的是这些被称为"先锋"植物的地衣和青苔,以后随着石头的风化和植物的腐烂,逐渐形成土壤,生长出青草、灌木,还长出了高大的乔木。走在两旁的石板小道上,绿树婆娑,溪流淙淙,藤树相缠,杂花生树,更奇的是,树上长石、石上生树。石桌石椅、布局天然,在此小憩片刻,得天地之灵气,是多么榆快!在贫瘠的喀斯特峡谷中,在坚硬的石头上竟然长出了大森林,形成了生机盎然的“水上石林”这是大自然的又一绝妙奇迹。

    绿色是水上石林永远的主题,无论春夏秋冬,这里永远是充满着绿色的生命。这株千百年的老榕树,树干已成空洞,可是树梢上仍然青枝绿叶,显示出旺盛、坚强的生命力。与前面天然盆景园中旱生的仙人掌类植物不同,水上石林是榕树的王国,沿河两岸生长着许多种类的榕树。
    喀斯特溶洞在这里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奇妙的故事,在远古的时候,上面的天星洞也是一段古老的河流,后来,由于泻水的基面下降,渐渐变成了一座旱洞。由于在溶入水中的碳酸钙不断析出,于是凝聚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奇观。而我们脚下的天星桥则是由于流水不断的冲蚀,渐渐将碳酸岩溶解在水中,形成越来越大的空洞。在溶解与析出这两种不同的作用之下,大自然为我们塑造出两个奇观。
    贵州喀斯特地貌是一种极其贫瘠恶劣的生态环境,植物为了生存,必须适应这种环境。在这个高原峡谷中,处处可以看见生命的智慧和力量。卡斯特地区的植被非常特殊。首先是它的旱生性,植物在水分较少的地方也能倔强的生长,例如天然盆景中的仙人掌之类。其次是石生性,由于水源和土壤、养料的匮乏,水上石林中的植物根系特别发达,树根能沿着石头的缝隙及岩溶管道生长,向下四处延伸。请看,这块石头上有一棵小树,它的根系从上面延着石脉寻求生存之路,把根伸向有水的地方。
    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喀斯特山地上挖一个剖面,观察根系的生长情况。可是剖面始终挖不完,因为这里的根系可以沿着石头一直伸展到很远、很深的地方。科学家们还对这个地区的生物量(生物量即单位面积上有机物质的重量)进行探测,发现这些植物的根系非常顽强,生物量很大。说明在植被生长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要在更广的空间上获取养料以满足生长需要。这里不仅有石与水的碰撞,还有根与石的对话,即生命意志与生命智慧的对话。

    植物的根系都从岩石上长出来,再沿着石头的缝隙去追寻水源,渐渐深深插入地底。根以石头为依托,依偎在石上,缠绕在石上,天长日久,树和石完全结合在一起。一幕幕根与石和水永恒依恋的绝唱就在这里演出。久而久之,树根也具有了石头的性格。你看这棵树根,它把自己变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生命的力量非常强大,它可把整块岩石包褒起来,形成树包石;也可从石缝中生长出来成为"石包树"。这是一种生命力量的搏斗,是生命在岩石创造的奇迹,就象郑板桥先生所说:"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既对立而又合谐。生命的真缔就在于不怕环境的艰苦,旺盛的生存能力,能在夹缝中生长,或许这就是贵州精神——缝隙里面生长出来的强的生命意志,这就是一个生命奇观。看起来似乎是静态的,其实它每一分钟、每秒钟都在寻找生命之源。寻找、选择、努力,朝着求生方向发展,植物、动物、人类都是如此。"有水皆成瀑,是石总盘根",概括了"水上石林"的绝妙。这里包含着水与石的对话、石与根的对话、以及生命与死亡的对话,是自然界生命智慧的展现。
    绿色喀斯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景观,是在艰难的喀斯特生态环境下生物独特的表现。特殊的地理环境、地质地貌现象和特殊的经度、纬度、气候以及河谷气候条件,决定了这里生物的生长和繁衍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相互依存的条件一旦消失,水上石林的自然奇观也就随即消失,因此这里又是一个险境环生的生态环境。它是稀少的,也是珍贵的;是脆弱的,更是坚强的;是相互依存的,不可或缺的。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的馈赠,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护它,关爱它。高大的榕树,长在周围的山崖上,最古老的一棵榕树距今己600多年的树龄,点缀出亚热带河谷的风光。这里的榕树,说也有8种,最常见的有黄葛、高山榕、大叶榕、小叶榕、圆叶榕和斜叶榕等。大家抬头看,在正对着银链坠潭峭壁上的顶端,有一株巨伞般的大树,它是高山榕黄葛榕合抱而生乔木。你看它,枝叶繁茂,绿荫覆盖着山石和水面,在树下既可乘又可观瀑。这棵树不停的呼吸着瀑水释放出来的水雾,享受着大自然慷慨赐予的生力。在离此不远的地方,五棵榕树五个品种,它们汇聚一堂,各自抱着一块巨大的石岩,人们把它称作"群榕聚会"。那边的六棵大榕树,根韶特别发达,有些根比树干还壮哩。而且盘根错节,形成网络,将一大壁石岩缠绕,构成了十几米宽、两米厚的"根墙"屏障,看去像是一壁巨大的根雕,或浮雕。这样的景观不由得令人想起被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河水在银链坠潭附近分流,大量的水从落水洞潜入地下,留在地面上的水便形成了一条小溪。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流水冲刷和岩溶侵蚀,在流水经过的地段,逐渐形成长度约l00米的地下"天生桥"。桥的上面,喀斯特地貌桂育成一片奇形异状、参差错落的石芽,溪水   从其间悄然流过,不灿不觉之中,造成了又一个乖巧玲珑的水上石林。这里是一座隐匿的喀斯特迷宫,它悄然生长在这里,千百年来鲜为人知。洪水暴涨时,这片石芽就淹没在水中,看上去像是一座座小岛。大水退去之后,峰峦又挺露出来,形成水绕山回的秀丽景观。这座小巧的迷宫却是翠峰叠起,道路迂回,流水幽幽,又时常可以看见水涵和跌水,巨大的根藤缠绕在石芽上,形成一个神奇诡秘的原始世界,使人感觉仿佛时间倒回到那旷古悠远的时代。走进迷宫,步步是景,山重水氢柳暗花明。溪上有桥,一共24座,相互连接,形成一条连环,倘若您在月明之夜来到,跟那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又有多少的奇妙吻合呢?
    潜入地下的水突然又从小冒水潭迸涌出来,与地面上的溪流相会,流进了一条长约100米的峡谷中。这峡谷在雨季和旱季都有看头,在旱季,峡谷怪石裸露,犬牙交错,到雨季,又是一番慑人心魄的景致。峡谷最宽处大约有20余米,最窄的地方不过7.8米,这短短一段峡谷落差却在30米以上。于是形成了水势汹汹的" 星峡飞瀑"。在星峡两岸坚硬的岩石上,架起了一座13米长的石桥。这座桥虽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在外表上却是用怪石镶成,看上去仿佛是又一座天生桥,令人感叹这设计的巧妙。站在桥上,只见脚下激流翻滚、惊涛拍岸,犹如苍龙出峡、猛虎下山,令人心谅胆战、毛骨悚然。激流中还有一块巨石,形状像一条大鲤鱼,浪涛从石上飞过,人们将它称为"鲤鱼跳龙门"。

    星峡飞瀑以下的河道变得开阔起来,但在星峡至红岩电站的5公里的河段上仍然有32米落差,河水流经15个急流险滩,最长的滩面长达100米,是开展漂流活动理想的地方。喜欢冒险和刺激的人,在游完了上面的诸多景观之后,来到这里可以乘上橡皮船顺流而下,享受漂流的快感。
    打梆河漂流的终点在郎宫,这里风景佳丽,环境清幽,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在电站那里,首先看到的就是那株遮天盖地的大榕树,它生活在世界上己经有千年了,主干要十几个人才能合抱。还有三十几根巨大的枝干,看去像是一片树林,所以有人又将它称为"独木成林"。郎宫对面有一片三面环水的绿洲,这里河滩宽广,小岛纷列,田园开阔,林木苍翠,树影婆娑。种植了多种亚热带花果树木。在这个度假村里,既可以划船、游泳、钓鱼,还可以享受农家生活的田园之乐。到了这里,一切的沸腾喧嚣都渐渐隐去,一切的激情潮涌均化为平静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派温馨与宁静,让身心都化于自在自得的休憩之中。稍事修整之后,人们还可以去到霸陵河上看那座名闻遐迩的滴水潭瀑布,去参观红岩天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限于分享,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