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列表页
首页> >玩转黄果树>游在黄果树
史迪威公路
发布时间:2013-04-03 17:21 作者:何华敏
字号: 分享:

 史迪威公路,由印度雷多经缅北密支那、至云南的中印公路。这条长达1300公里的公路以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重镇雷多为起点,穿越缅甸进入云南。它始称雷多公路,后在蒋介石的提议下,改名“史迪威公路”,以永久纪念这位将军的杰出贡献。

1942年4月日本军队占领缅甸,切断了盟军向中国运送物资的滇缅公路,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盟军改道从印度空运物资支援中国,由于飞机的运载能力有限,时任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的美国将军史迪威便主持修建了一条连接印度和中国的公路,这条公路始建于1942年12月,经过两年多披荆斩棘的努力,终于在1945年初正式通车。

 修筑背景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英发起成立联合国。1942年元旦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邱吉尔发表联合宣言,参加联合国的26个国家均须各尽职责,打击共同敌人,不准单独媾和。联合宣言发表后,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建议组织中国战区,并推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统帅,指挥中、越、泰、缅军事。在统帅部内设联合参谋处,由中、美、英三国派员担任参谋。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统帅后,电请罗斯福指派美国高级将领一人来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1942年2月美国政府来电,拟派史迪威来华任中国战区参谋长。1942年3月,史迪威到重庆就职。史迪威就任后,主要在缅甸、印度指挥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

为了恢复滇缅路这条抗日战争生命线的作用,1943年1月,美、英首脑谈及战争形势,提出拟打通滇缅公路.

修筑过程

1943年春,史迪威先后派出美国两个工兵团和中国工兵第十团、第十二团作为基干的中美工兵部队,在美国供应处的惠来少将及阿鲁斯密准将的指挥下,开始修筑列多(又译为雷多)及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由史迪威所指挥的中国远征军驻印新一军和新六军也参与了修筑中印公路,一面向前攻击日军,一面修路开道,1944年春进入缅甸境内。

1945年1月27日,远征军驻印军会师于畹町附近芒友,至此中印公路完全打通,数以千计的载重汽车,装载着大批物资,通过这条牺牲数万士兵鲜血所构成的中印公路运入内地。中印公路,从印度列多起,经野人山区、新平阳、南折至孟洪、密支那、迄八莫与滇缅路衔接。

  重修史迪威公路

  二战后,由于种种原因,史迪威公路的大部分路段处于废弃状态。其中印度境内部分的路况尤其差。从雷多开始延伸23公里,由于严重滑坡,再加上年久失修,这一段公路已经不能通过任何车辆了。剩下一直延伸到印缅边境的大约36公里路段,出于行政和安全考虑一直在关闭之中。2004年开始重修,重修的史迪威公路全长约1724公里,起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穿越缅甸,终点为中国昆明。在印度境内的长度为61公里,在缅甸境内长为1031公里,中国境内长632公里。史迪威公路中国境内路段已经于2007年4月建成通车。  史迪威公路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中印缅三国,中印两国曾先后数次倡议重修。中国政府尤其是云南省地方政府不断积极推动,不仅多次对云南省境内昆明至保山、腾冲的公路升级改造,并选择新路线,修建了更为笔直宽阔的昆明至大理、保山的高等级公路,缩短原有路线长度,而且主动帮助缅甸重建腾密公路,解决史迪威公路全线贯通的最大困难。相比中国的积极行动,印度虽然高度重视重建史迪威公路,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有具体行动。早在1998年,印度东北地区的7个邦就签署了联合合作计划,拟重开史迪威公路。但直到2004年,该计划仍未启动。据闻阿萨姆邦是印度分离主义活动密集地区,印度政府担心重开史迪威公路有可能间接壮大分离主义势力。史迪威公路能否真正重现昔日辉煌,缅甸政府的态度也十分关键。缅甸联邦政府于2004年5月正式批准了由云南的公司帮助重修史迪威公路的合同。

史迪威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的最便捷通道,是中国走向南亚大市场最便捷、最具经济吸引力的陆路大通道。中印边界绵延数千公里,却没有一条畅通无阻的陆上通道,这大大束缚了两国的人员和经贸往来,也限制了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印度国会议员阿罗恩·萨马以《史迪威公路——中国西南与印缅孟贸易与合作发展的断裂带》为题发表文章,呼吁加快恢复这条公路的使用。他说,印度次大陆的东北部在地理意义上是东南亚的开端。这条公路同时也被认为是亚太经合社提议的泛亚公路和铁路的断裂带。重开史迪威公路,可以把中国东部和东南亚的新兴生产基地与印度及南亚其他国家的广大市场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