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读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脑海所浮现的就是黄果树瀑布,而对李白《望庐山瀑布》不愿实质理解,一直愿意以为是为黄果树瀑布所写,如若果然,更有气势磅礴,更有意境悠远,可怜李白未见我们贵州的原生态系列,空叹白哥浪费不知多少传世佳作。母亲是关岭花江镇人氏,姓王,王氏在花江是比较大的家族。母亲每年都要回一次老家,而作为“随身宝”,我一直享有同妈妈探家的权利。
春夏秋冬,黄果树瀑布各有不同,其味迥异。坐着大客车,满满的一车人,“妈妈,好久能看到大瀑布?”不光是我在问,一车的孩子都在问。而车上始终有一种氛围,围绕黄果树话题的氛围,大人们很热心,比如说,是世界第二大瀑布,比如说,当你一不留意,黄果树瀑布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也就是说在30多年前,一坐上往黄果树瀑布方向的汽车,立刻感受到黄果树瀑布文化的熏陶。
“到了!快看。”随即大人们相继打开车窗,一股雾气浸漫进来,是77.8米高的跳跃,是瀑布溅起来的水花,是水花在空中爆炸又弥漫开来后呐喊的声音,是逼迫你承认不能无视它的存在的声音。司机往往会应和这种热烈,要么领旅客在他熟悉的一家餐馆吃完中餐,或者放大家约15分钟的方便时间,领略这传奇,感受这充斥着仙风仙境的味道。而每次观瀑,胸中总云集一种大气、一种欢快、一种轻松、一种沸腾、一种超越、一种依赖、一种无以言表的情怀,想喊、想叫、想升腾、想摒弃一切;而每次观瀑,荡涤不纯心气的藏污纳垢,漂白心灵的洁净,提升心灵的境界,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些凝炼与风骨。
黄果树瀑布予我之情怀,何尝不是母亲的情怀。如今母亲已仙逝近20载,“贵黄路”、“水黄路”、“清黄路”建成并投入使用,时不时携妻带子寻觅冷静,到了黄果树瀑布景区,放眼满是时尚元素,更有魅力十足,已不见当初曲径通幽的毛路径,已不见当初的清寂与落寞,真想告诉母亲:唯一不变的是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群景区的娇姿柔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限于分享,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