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走进西安名校西北工业大学就读,在第五学生食堂就餐时,食堂青年校工听我是外地口音,就问:“哪里人?”
“贵州!”我回答。
“啊,黄果树瀑布来的。”
我递过去一支黄果树牌香烟。
“真是黄果树,品牌啊!”
青年校工笑嘻嘻地说:“黄果树,今后要吃米饭就早些来,晚了就只有面食。”
他居然叫我“黄果树”,我乐不可支地笑了。
为了能吃上大米饭,我常常在食堂开餐时就进入第五学生食堂,往那几位青年校工的服务的窗口打饭菜。每见我到他们的窗口来打饭菜,他们挺高兴地说:“啊,黄果树,买什么?你的黄果树烟真好抽!”我又递上一支黄果树香烟:“小兄弟,抽吧!回贵州,我给你带几条。”他也递来一支“金丝猴”牌香烟:“黄果树,你也品品我们陕西的金丝猴!这是刘少奇最爱吸的香烟!”
从此,他们叫我“黄果树”,我就叫他们“金丝猴”。大家乐呵呵地默认了。
我的名字被西工大的青年校工给“黄果树”了,这雅称很快在班里传开。在系和校的运动会上,只要我出场,班里的同学们就呐喊:“黄果树,加油! 黄果树,加油!”我的劲头在呐喊声中激起来了,我不能辜负“黄果树”之誉啊!
大学的老师对学生大都叫不上名,英语老师上课时点我名时,不知谁嘴快:“黄果树,老师叫你!”老师楞了一下:“黄果树?”全班同学齐声说:“他的雅号叫黄果树!”老师笑着用英语说了句什么,我没听懂。自此,英语老师常常点我:“黄果树,你来翻译这段。”
读大学的几年,我的大名没几个叫,同学们、甚至上我们课的老师也都叫我“黄果树”!
毕业实习时,全班同学有一半冲着我这“黄果树”大名选择到贵航集团进行学习实践,在我的安排下,他们到黄果树风景区观赏游览,一个个被恢弘气势的黄果树大瀑布和鬼斧神工的天星桥绝佳景致倾倒:“黄果树风光,美不胜收,名不虚传!”
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同学常有短信问好:“黄果树,你近来无恙!”
我回复:“如今的黄果树今非昔比,这里的风景更美秀了,你再来看看吧!”